儲能市場可區分為表前儲能與表後儲能,後者隨著近年連續調整電價帶來更多優勢,今年可說是台灣表後儲能元年。
「表後儲能是將儲能裝置安裝在用戶電表之後,由用戶自行設置及管理,或與能源服務公司合作。」《台電月刊》解釋,「結合智慧控制系統,在離峰時儲電,在需求高峰期,儲能設施可以迅速放電,減少用戶對外部電網的需求及尖峰時段的電力負荷,也能幫助用戶降低電費。」
參與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(Energy Taiwan 2025)的友達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林恬宇分析,台灣的電力系統隨著再生能源越建越多,帶來能源管理與能源調度的課題。建置再生能源的過程中,它的間歇性是電網的致命傷,平衡電網的一大解方是大量採用儲能,因此友達看好台灣在電網建構、電網韌性上的儲能需求,尤其在「表後儲能」與「光儲合一」兩大領域。
像是工業大戶、資料中心、電信中心在自家廠區做表後儲能,調節能源使用的時間與用量。這個需求因為過去 3 年連續調整電價所造成的電價差漸漸帶來經濟優勢,今年可說是台灣表後儲能元年。
另一方面,太陽能產生電能的高峰多在夏季中午,藉由投資儲能做到光儲合一,把它遞延至傍晚後再輸出電力,對電網平衡有巨大貢獻。
林恬宇指出,對於全台用電大戶而言,第一階段估計未來 2~3 年有 5 GW 需求量,此需求量隨著電價差的增加、越來越多再生能源導入等將會持續成長。
友達作為系統整合商,引進合作夥伴的太陽能、儲能產品,打造解決方案在台銷售,提供客戶穩定、安全的選項。與此同時,友達運用星耀能源這樣的資金平台,進行光儲合一投資。
▲ 友達能源事業群總經理林恬宇。
話鋒一轉,林恬宇提及台灣太陽能近來市況,回顧前年約有 2.8 GW 規模,去年降至 1.6~1.8 GW,今年由於颱風、輿論誤解等影響,悲觀估計只剩 1.2 GW。
林恬宇強調,再生能源本身就是乾淨能源,有助於緩解氣候變遷問題,然而近來輿論對太陽能有誤解、被潑髒水。「我想這是一個社會進化的過程,我們與政府都需要有更多的社會溝通」,他呼籲政府也懇請社會對太陽能要有一個正確正向的了解。
減碳已是國際趨勢,綠電可強化台灣半導體、電子製造或傳統產業競爭力,而太陽能以及風電是技術成熟性、經濟性最高的再生能源,是目前最適合的方案。「如果台灣不走這條路,我不知道台灣要走哪條路」,林恬宇說,至於核能問題交由政府、專家及社會產生共識。
(圖片來源:友達)